当前位置: 首页 > 微社区e家通 > 天河区 > 石牌街 > 正文

石牌人物丨113中学赵艳华:这个老师喜欢写文章,她的学生都会写小说

| 【记者 唐硕】【编辑 南山】 | 2019-04-12 13:09:19

 



人物:赵艳华

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语文老师,现同时担任高三班主任,从教20年,2018年获得天河区教育局工匠杯高中语文组一等奖。


//
笔耕不辍,业余喜欢写作
//


1997年,赵艳华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在东莞担任初中语文教师。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赵艳华教学生读书写作,自己也笔耕不辍。她先后在《长安日报》、《东莞时报》、《广州文艺》、《美文》、《中国妇女杂志》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约十几万字。


“我在中原乡村长大,后来到广东求学、工作,身上南北文化交织,再隔着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回看自己的故乡和儿时,会有特别的况味,所以我的小说散文写作,题材多取自家乡和童年。”赵艳华说。          


2005年,赵艳华回到母校深造,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她应聘至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当高中语文教师。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繁忙,尽管不像以前一样有空闲时间写作,但她依然利用自己的阅读和写作心得去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



//
不拘泥考试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
//



尽管高考作文大多是议论文的形式,但赵艳华在教学生们写作时却不拘泥于这一个文体,她每周会给学生们布置一次周记作业,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挥,写诗歌、小说、散文、时评,甚至发牢骚。在这些周记后面,赵老师会一一点评,给出意见,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心得。


有时候,赵老师会限定周记的内容。“有一次,我的周记要求是创作一篇小说,不限主题,只有一个写作技巧要求,就是小说的情节里必须出现明暗两条线索。”学生们对这项作业的热爱程度令赵艳华始料未及:“有些表达欲望很强烈的学生甚至会熬夜写小说,动辄洋洋洒洒上万言。后来我就限定了字数,一篇周记不得超过2000字,也不许‘埋坑’,必须要完篇。”这才稍稍“遏制”了学生们的创作欲望。


赵艳华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男孩子们大都写科幻、战争、武侠,女生们主要写爱情、生活、社会,两者泾渭分明,性别差异很明显。” 谈及让学生们写小说的初衷,赵艳华说:“学生们自己尝试写小说,一会激发他们的‘创造欲’,二也能使他们更容易透过表面的文字,读懂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这对高考小说阅读有莫大的益处。”


//
坚持阅读思考 助她拿到工匠杯
//


工匠杯初赛有两场笔试,两场的压轴题都是作文,其中一篇是关于名著阅读推广。而这正好是赵艳华一直在做的事情,而且做得颇有心得,在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工作的这段时间里,赵艳华的阅读范围大多停留在外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医以及心理学等范畴。赵艳华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图书角里放着都是她的藏书。



“我对学生的阅读引导,也是分梯度循序渐进的。我会引导他们从一开始比较简单的《平凡的世界》、《活着》,逐渐过渡到《月亮与六便士》、《棋王》等比较生疏但相对有趣的作品,等到学生真正入行,再给他们介绍博尔赫斯、马尔克斯、黑塞、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著作。”赵艳华说。她也把这段教学经历写在了工匠杯的笔试答案中。


赵艳华回想起参加工匠杯时自己的心理状态,直言压力很大:“复赛是无生上课,要求我们在15分钟之内,上一节没有学生的‘缘事析理手法’教学课,要给那些不存在的学生讲清楚四种论述手法。”


赵艳华突然想起科组长王老师喜欢化繁为简,用漫画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记住理论。于是,她利用比赛课堂上的两张纸,团成了两个小球。她用这两团纸球,以及这两团纸球之间的关系,向台下的考官们演示了分析事理的四种论述方法。


“大概是得益于我从未停止阅读和思考,在这场压力巨大的比赛中,我能侥幸胜出,拿到第一名。所以,我要感谢语文组老师们的支持,更要感谢人生,感谢自己——语文即人生,虽然我那么平凡、琐碎、操劳,可是我的心胸里,依旧可以藏着一首诗。”


赵艳华和学生们


【类别 原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 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