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微社区e家通 > 天河区 > 珠吉街 > 正文

深涌中支涌大变样,岭南“乞巧水街”初现原貌

| 【记者 唐硕】【编辑 峥辉】通讯员:赵中华 | 2019-07-12 19:49:03


经过三个多月的整治,昨日,小e发现天河区深涌中支涌发生了巨变,暗渠重见天日、“黑水”变“清水”、“黑袍”已脱、之前散发的恶臭已经消失,马路宽阔畅通,岭南骑楼开始显现,往日杂乱无章的城中村正在向岭南特色商业街转变。


中支涌珠村段整治中

(魏蒙 摄)



中支涌珠村段揭盖后

(通讯员 供图)


深涌中支涌“脱黑” 初现岭南“乞巧水街”


小e在中支涌与护林路西段的交接处看到,向北沿着中支涌的主干道已经铺好,全长约 0.4公里,马路两边均匀分布着细叶榄仁树和方钢烤漆双头LED路灯。马路西侧与树相连延伸到河涌的地方是中支涌左岸的巡河通道,铺设着100mm厚条形花岗岩广场砖,接着临涌设置了1.2米高的花岗岩仿古围栏和休息坐凳,紧贴围栏在河涌内侧与地面相平处种植了杜鹃,为这里增添了许多生机。


小e在河涌的另一侧看到,部分地方还被围蔽着,施工人员正在忙碌赶工,从东桥开始往北有一段已初显岭南文化骑楼人行道景观,部分商铺已经开店营业。


中支涌珠村段整治中(魏蒙 摄)


此外,通向城中村内部的小道小路也基本贯通铺好了,据了解这些内街内巷的道路是这里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铺设完截污管网后恢复路面时新铺的。


小e沿着河涌一路向北发现那棵具有“情定珠村 情比石坚”标识的大榕树也比之前更美了,如今古树根部重建了两层12边形的花岗岩树坛,与地面的条形花岗岩广场砖相呼应,为村民休闲乘凉提供了方便。负责施工的工作人员指着榕树旁边已经整理好的部分红色土壤告诉小e,接下来这里还会铺一些草坪等,增添古树风景。


据悉,今年3月中旬以前只有中支涌上游与护林路西段的交接处向北不足100米的地方可以看到河涌,再往北便基本看不到了,本应该属于河涌的位置早已经被覆盖,成为各种商铺门口占道经营的范围,一片杂乱无章的城中村景象。此外,各种生活污水直排暗渠,恶臭难闻,特别是天气炎热的时候更是臭气熏天。如今,河涌重现、“黑袍”已脱,马路、步行道尽收眼底,岭南骑楼初显,珠村“乞巧水街”正在一步一步显现,中支涌在3个多月间发生了巨大变化。



水质巨变,中支涌迎来首次“划龙舟”


据村民介绍,端午节期间,珠村的龙舟首次在中支涌进行训练,引来了村民、路人围观,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大家都为龙舟呼声鼓劲加油。据了解,原本中支涌上游水源不足,而且都是沿岸的生活污水汇集,可谓是“臭水沟”。经过去年以来的持续整治,污水截走了,增加了上游源头补水,并且加强了水闸调度管控,在端午节期间中支涌水位高涨,水质清澈,给龙舟训练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实现了自己的龙舟在自己村“遨翔”。


中支涌护林路西段(佚名 手机摄)


深涌流域“主动脉” 治理,难中之难、艰中之艰


中支涌位于深涌流域中部,全长约1.96公里,集雨面积约0.84平方公里,上游接右支涌,下游接横涌,是深涌流域的“主动脉”。


据了解,全长800米的中支涌珠村段约有400米被覆盖成暗渠长达20多年,经过统计河涌沿岸管理范围内的建筑约120余栋,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形成暗渠的河涌无法进行日常管养、清疏,此外暗渠两侧的居民生活污水肆意直排,导致暗渠内排污情况纷繁复杂、容易发酵、淤泥淤积、行洪不畅、水体恶臭,严重阻碍着中支涌乃至整个深涌流域的治理,是深涌流域河涌治理的“难中之难、艰中之艰”。


揭盖过程 令人震撼
治理首步:

揭盖复涌


小e从天河区水务局了解到,中支涌珠村段的治理第一步就是揭盖复涌,然而这一步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容易,被覆盖处沿线有40幢村民住宅楼,50个经营商铺,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是揭盖面临的首要难题。


据悉,揭盖前区、街、村联动,团结一致,一方面核查中支涌暗涌段盖底部结构构造,对沿线房屋进行测量及安全鉴定;另一方面,试点先行,多次召开村民集体大会进行动员,同时工作人员多次深入现场对涉及到的屋主和承租商户,挨家挨户宣传发动,悉心解释,最终揭盖复涌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3月11日,让目击了现场的小e震撼不已的是:施工过程要在对河涌两边挡墙结构无损伤的情况下进行,先后经过定位、放线、钻孔、切割等工作,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后起吊盖板,再缓缓装入运输车转运,整个施工过程工作人员注意力需高度集中才能确保安全。根据测量吊起的盖板长度约3-7米,宽约2米,厚约0.4-0.8米,重量约11-15吨,而且盖板是钢筋混凝土等材质,有时还会有盖板起吊时底部的板柱连根拔起的情况,工作人员更是要万分小心、谨慎。


据统计,揭盖复涌历时7天,共出动安保、维稳管理人员280人、工人650人,切割机70台,50吨吊机6台,大型发电机5台,PC200挖机6台,大型平板运输车6辆,共揭除盖板117块,累计揭除盖板长约400米,面积约2516平方米。


中支涌珠村段揭盖时(通讯员 供图)


截污纳管:

房中钻孔、撬砖改化粪池



水务局负责中支涌揭盖复涌工作的人员告诉小e,施工人员连夜奋战,高兴的是盖板终于揭完了,还比计划提前了3天,但没想到的是让他们更加头疼的难题却在揭盖后接连不断。


据介绍,中支涌(珠村段)沿线有114幢房屋,存在大小513个排污口直排污水,工作人员要将这些排污口全部挂管迁改上岸,然后通过城中村截污纳管,将污水全收集接入污水管网,最终实现城中村雨污分流,彻底解决污水直排中支涌问题。


挂管前期需村委及村民配合进行一户一策,摸查户内化粪池及管网路由,确定一户一个方案。然而,进入居民住房中钻孔、撬砖等谈何容易,工作人员再次经受着考验。改化粪池、卫生间时,原户内化粪池排囗低,为确保排口能够接入新建污水管网则需要提高入水管及出水管,那些无化粪池或化粪池不符合接驳的就需要进行重建,有的还需改造卫生间等等,其中的每一项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居民满意为止。


除此之外,为克服巷道窄,避免开挖工作影响房屋地基,有时不得不现场调整方案,确保人员和房屋的安全。为加快完工克服管道黑臭、天气炎热、直排管恶心污臭、施工人员下河涌及进入化粪池带水带粪作业等困难,工人常常加班加点进行夜战。


卧室改化粪池(通讯员 供图)


河道清疏:

人工用桶、小船转运


中支涌在珠村区域河道较窄,最窄处两侧房子相距不到一米,俗称“一线天”,河涌宽度约0.8米,长度约80米。该段清疏量较大,设计清疏深度约1.3米,大概400立方米,而河道宽度仅1~2m,河道中间有桥梁相隔,两侧现状房屋临涌,通道过小且人流量大,因此设备无法通行及在岸上摆放,只能靠人工用桶、小船转运进行清疏。


施工人员告诉小e,这里房屋建在水面之上,上下空间距离不足1米,工人要一直弯腰将水底的污染物捞上来装入桶内,而装了桶的小船要在岸上用绳拉才能运转。此外,有的地方河道两侧排污口较多,桥涵空间狭小,空气流通不畅,施工人员容易受有毒气体威胁,还有的地方河岸挡墙较高,需要工人用铁锹将淤泥铲到胶桶里用铁驳船运到涌边宽敞处,再用车辆外运进行妥善处理。甚至在拓宽时需要破除涌底厚度约0.7米的混凝土,在狭窄、阴暗、潮湿的恶劣情况下不得不采用人工风炮的方法来破除混凝土,这时工人需要长时间在水里作业坚守,才能完成任务。


人工用铁驳船、胶桶清疏(通讯员 供图)


巡河通道需要拆出并连贯起来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支涌部分河段形成暗渠河道,沿岸商铺临涌而建,揭盖后河涌与沿岸商铺之间没有空间,无法形成人行道。首层居民和商铺纷纷自愿让出距离河涌2米的范围,在不影响整栋楼房安全性的前提下,将其一一拆通并连贯起来改造形成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骑楼人行道。


然而,沿岸房屋数量较多且建造结构不一致,挨家挨户楼梯、厕所、厨房位置等地方均存在差异,这同样给巡河通道的贯通增添了许多困难。此外,沿涌房屋高低不一,首层各商铺门楣上下有别,存在高差,将一栋一栋打通的巡河通道连贯起来,修复成骑楼人行商业步行街,配上具有珠村特色文化的跨涌桥将河涌左右两边连接起来,不仅不能影响未来的商业经营和发展,而且要提高档次,不论是设计还是具体施工,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前前后后每个细节都要花费不少心血。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 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