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微社区e家通 > 天河区 > 新塘街 > 正文

最美社区丨新园社区:应民之需,精打细算谋发展;民众热心,学生长者来助力

| 【记者 梁雨琦】【编辑 严直高】 | 2019-12-06 20:43:27



生活在广州,居住在社区

有没有发现你身边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你认为自己所在的社区美不美?


自11月19日起至12月31日,由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区融媒体中心客户端“新花城”、微社区e家通联合举办的“点赞最美社区”活动面向全市铺开。


期间,微社区e家通记者将深入社区基层,聆听街坊现身说法,以小见大,记录广州城区之变化;同时,街坊可参与网络投票,选出你心中的最美社区。



宵夜大排档一条街,成了整洁有序的垃圾分类回收处;居民楼前晾晒绳交错的杂草地,改造为晾晒场和儿童游乐园;高校学生与花甲老人一起做义工;近百居民齐听法律讲座……天河区新塘街新园社区,建立于90年代,近年来,通过精打细算的“绣花针”功夫逐步升级人居环境,并吸纳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观念,呈现出祥和安谧的现代生活图景。



经费有限
旧社区改造安全为先


新园社区面积约1.24平方公里,新园新村和新泰两个居住小区,是7千余位居民的生活家园。社区旁边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广东岭南高级技师学院的上万名学生,其校园活动与居民生活相互交融。





经历二十几年的光阴,社区的生活基础设施开始老旧破损,公共区域规划也渐渐难以满足现代小区对于居住品质的新要求。然而小区基础改造需要大笔资金,钱不够,怎么办?


“两个小区还达不到微改造项目的条件,新泰小区是国企所有,申请改造费用需要由国企提交到区国资办审批拨款,协商、走程序,都要花费不少时间。我们可以动用的,只有“幸福社区”、“惠民微实事”等常规经费。但是,”新园社区居委会主任单文锋说,“有钱有有钱的改法,没钱也有没钱的办法。”


消除安全隐患优先、回应居民诉求优先,是新园社区改造的首要原则。过去,新园新村通往大门的人行道,白天人来人往,晚上宵夜喧闹,十分繁忙。紧挨着道旁,却有一条长约100米的废弃排污渠。路面与沟底的落差将近2.5米,用作防护的铁丝网装好不过年余,就生锈变脆,行人走在此处,有坠落受伤之虞。





为保障居民出行安全,新园居委会将此问题向街道反映,并多次与水渠权属单位协调解决办法,经过两年多协商和数次维修,最后小区管理单位同意出资,在排水渠旁砌了一道高1.5米的砖墙,并安装了警示牌。


后来,新园社区还将此区域的宵夜档口清退,画上停车线,并在此设置了垃圾分类收运点和大件垃圾投放点。从前的安全和卫生死角,如今蜕变成了整洁有序、为居民提供生活服务的场所。


此外,新园社区还更换了新泰小区外围锈蚀的护栏,在椰树下安装了防护架,并在居委会楼梯及公用厕所建设了遮雨棚。遍布社区各处大大小小的修葺,消除了安全隐患,居民住地更加安心。


    

△更换新泰小区外锈蚀护栏。


    

△居委会楼梯加装遮雨棚,居民前来办事更舒心。




大王椰树下安装了防护架,以防椰子掉落伤及居民。



体察居民所需
主动升级公共设施



居民安全得到保障后,新园社区将着力点转到提高居住舒适度的方向。新园新村一横路,有一处由两座相对的居民楼组成的小院。下午来到院中小广场,可以见到数十件衣服在三个金属晾晒架上沐浴阳光,家长坐在石凳上,含笑看着在儿童滑梯上玩耍的孩子,还有人在健身器械上挥汗锻炼,画面恬静而安宁。


“以前,这里就是块草地。因为附近征地拆迁,很多户都有亲戚搬进来住,人多阳台不够用,大家就在树干上拉线晾衣服,看上去非常混乱。现在完全不一样了。”一位居民说道。



    

改造前后。


2016年,新园社区看到晾晒绳在杂草地上结成“蜘蛛网”的景象,察觉到居民对于整洁环境的潜在需求,主动提出要将这片区域进行升级改造。征询楼中每一户的意见后,得到了一致赞同。


草地硬底化,建设晾晒场,新增儿童滑梯,增设石凳,随着一个个改造项目完成,小院环境焕然一新,居民交口称赞。



小投入,大提升


提升居住幸福感,不一定需要大动作,凭借一张石桌、几张石凳,也能收到好效果。社区不少居民是国企退休职工,平常喜欢散步闲逛,新园居委会便在文化广场、路旁阴凉处等地方添置二十多张石凳,供居民闲坐休憩。


同时顺应居民习惯,在楼宇架空层中增设成套石桌石椅,与居民特意放置在此的旧沙发相配合,成为一众街坊聚会休闲的根据地。上午10点,下午3点,街坊们聚在这里,或打牌下棋,或闲话家常。棋牌碰撞声、谈笑声、欢呼声、唏嘘声交织成浓浓的生活气息,老街坊多年的邻里情谊愈发深厚。




让现有资源产生最大效益,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改造上,对于公共服务也是如此。每季度举办一次法律讲座,是广州各个社区的标准配置,但在新园社区中,每次法律讲座都能吸引80至100名居民参与,活跃度很高。




“每次办讲座都派发一些小礼品,一场一千块左右,能辐射到至少80个家庭,3百多人,还是很值得的。另外讲座主题我们也会认真考虑,上个季度适逢村民回迁,我们就请社区律师讲了继承法,反响挺不错,当场就有人表达了后续咨询的意愿。”单文锋说。


近年来,随着社区治理的日益完善和居民满意度的提高,社区先后获评“幸福社区”、“平安社区”、“广东省宜居社区”、“劳动关系和谐社区”等称号。



高校学生助力社区建设


社区之美,美在安全,美在舒适,美在服务,也美在人文。新园社区有13个社区组织,涵盖文艺爱好、行山休闲、护河巡涌、志愿服务等多个方面。平常社区会为团体提供服装、场地、资源链接等支持,使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有声有色,也让乐于为社区建设出力的居民有了发挥的舞台。



    


两所学院的学生也积极地为社区发展奉献了青春力量。新塘街社工服务站与学院团委、社工协会、学生社团等联系密切,长期从中招募志愿者。新园社区则与社工服务站展开协作,邀请学生义工们广泛参与到巡涌、探访、交通疏导、环保宣传等各项社区活动中。




学生的参与为寻常的社区活动带来了创意、趣味与活力。在2019年5月举办的“满分青年,花young护河”河涌保护宣传中,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志愿者别出心裁地设计出了“穿越大水泡”体验游戏,令人眼前一亮。


游戏里,志愿者制出一个巨大的肥皂泡,将体验者整个包裹进去。学生解释道,身处水泡之中,可以体会到在水中生活、在水中看世界的感觉,从而让体验者认识到保持水质清澈、保护家园环境的重要性。



退休居民担当垃圾分类志愿者


居民志愿者也是社区中一道温暖的风景线。河涌整治志愿服务队、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社区居民志愿服务队等志愿队伍建设长期活跃在社区服务中,其中不乏年过六旬的退休老人。





今年67岁的居民植姨就是其中一个,开始做义工几个月以来,她的服务足迹已经遍布社区。


“巡河、义剪、派餐、探访等都做过,如果接到微信通知,我又有时间,就会参加。”植姨说:“既然还有余力,那就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吧。何况做义工的时候其他人都很照顾我们,如果要爬楼梯,学生就不让我们上去,担心我们累。”


在近日开始试行的垃圾分类值守行动中,植姨一连报了5天,每天要在垃圾桶旁守2小时,为前来丢弃垃圾的居民提供分类引导。


大量老化的基础设施与步步为营的经费预算,充满怀旧味道的晾晒习惯与现代法治精神的培养,活力创意的大学生与热心奉献的退休老人,新园社区在发展建设中展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基层治理的智慧、文化记忆的延续、时代观念的革新以及团结友爱的氛围,从而有了独树一帜的变化之美。


各位街坊,

你们觉得如何?



部分图片由新园社区、受访者提供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 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