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陂龙舟“东圃号”,启航!
| 【图文记者 小鹿】【编辑 南山】 | 2019-12-25 18:40:37
车陂历史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
在于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
传承、发展、创新、弘扬
正如一艘龙舟,
团结奋进,驶向远方
今天带大家认识一条“新龙”
东圃小学的“东圃号”
正在划出天河新势力
这条“东圃号”龙舟叫
东圃小学
“美遇龙舟非遗”艺术实践工作坊

这是“东圃号”第一次驶出天河
但TA并不是首次亮相,
东圃小学非遗艺术工作开展近一年
龙舟赛撕纸画、龙船景粘土画、
龙船花书签、金属龙头吉祥物、
纸皮制作的祠堂房子
……
这些融合了传统文化内涵与创新艺术形式的作品遍布了东圃小学美术室。它们是美术科组长杨琼的骄傲,也曾是她的“心结”。
东圃小学位于车陂村内,除了与城中村“握手楼”相间,附近还依偎着几座历史悠久的老祠堂,那是车陂人的文化地标。
随着现代城市节奏步伐加快,
民间传统文化逐渐被人遗忘,
杨琼对此感到心痛。
作为美术教师的她,选择带领孩子在多样化的美术创作中发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一直以来,东圃小学的美育教学以校为本,结合社区文化资源,以学校美术社团为平台,开发整合教材,开展“美遇龙舟非遗”艺术实践工作坊建设。
为了寻找创作灵感,东圃小学多次组织学生体验社区艺术大课堂,参观一水同舟龙舟文化展览馆,到宗祠开展写生活动,向车陂巧姐制作民间手工艺作品,同时也教巧姐制作东圃小学的特色活动纸艺手工。
在天河区第二届美育节艺术实践工作坊大赛中,东圃小学作品《一河两岸车陂百年龙舟景》“一炮而红”,成为代表东圃小学,甚至代表车陂的特色作品,在广州各个展览中巡回展出。
《百年龙舟景》是一项装置艺术作品,原作长3米,微缩版作品1.8米。创作者为20多个孩子,他们分成四组,通过龙舟节期间,创作车陂村一河两岸的景色。
“老师没有给出模板,只是引导他们创作,没想到孩子们把记忆中的老房子、桥梁、河中及两岸的活动都进行了‘自由发挥’,创作了100个人物!”杨琼说,孩子们用纸皮创作了镬耳楼、宗祠,用粘土创作了龙舟上的扒仔,河两岸的观众,还有晒腊肉、送龙船饼、贴龙船柬、摆龙船饭、演龙船戏等活动,生动有趣,栩栩如生。


在创作《百年龙舟景》的过程中,孩子们逐渐懂得龙舟文化的起源、传承、祭祀、游龙探亲、赛龙夺锦等意义,激发了对龙舟文化的向往和热爱。
目前,东圃小学“美遇龙舟非遗”艺术实践工作坊开发了一系列有关地方民俗活动的美术创作课程,参加车陂街东岸社区、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举办的艺术创作比赛、艺术展览及非遗课堂活动。孩子们用书法、美术、手工等形式,让“美”遇上“非遗”。
“现在,国家教育政策更加主张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会抓住政策的东风,不仅做龙舟文化的艺术创作,还要把社区内本土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课程融合。”杨琼表示,未来将邀请民俗专家进校园宣讲,希望以“美育”为切入口,把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植入孩子们的心中。
一起来欣赏
“美遇龙舟非遗”艺术实践工作坊
的优秀作品
你也许在别的地方也见过哦~




部分图片由东圃小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