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微社区e家通 > 天河区 > 车陂街 > 正文

金黄爽口牛皮酥,远古光阴留余香

| 【记者 潘小娴】【编辑 南山】 | 2020-05-07 16:54:58

                                                                         


一粒粒小黄豆,一小片一小片牛皮酥,细细碎碎的香料狗蓼,还有切成粒状的红辣椒——这一碟菜,不论主料配料,都很小巧,很精致,搭配得天衣无缝,堪称完美。再细看,小块牛皮酥,形如松糕,色泽金黄,夹一块食之,爽口浑香,绵缠厚实,香酥可口。




我一边吃着香酥可口的牛皮酥,一边却被牛皮酥这小巧精致的完美搭配,刺激得一愣一愣的。在我们一般人的印象中,瑶族同胞性格热情豪爽,喜欢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咋这碟牛皮酥,如此小块呀,真是好大的一种反差。


当然,如此细碎的一碟牛皮酥,尤见要花的时间一定很长,要花的心思也一定很细,细碎的香料、粒状的红辣椒等配料,都要见刀工,尤其是一小片一小片的主料牛皮酥,更是见刀工如何的精细了。而这道工精细的连南排瑶牛皮酥,名堂可响亮了,那可是广东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哟。




印象中,牛皮,因为质地非常的坚硬,一般都是用于制作皮包、皮鞋、皮具等。能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美味,绝对不是盖的,不仅爽口浑香、绵缠厚实,而且还可暖胃壮阳;至于制作工艺,更绝对是一流的,需要一双很巧很巧的手,一段很缓慢很缓慢的光阴,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有对传统文化尊重之心。


生活在山地,以耕山和狩猎为生的连南瑶族先民,长年生活十分艰苦,偶尔杀猪宰牛,肉都要拿到集市上去换取生产生活用品,只留下些内脏等不值钱的自己吃,当然,还会留下牛皮。连南排瑶在杀牛时延续一个传统习惯——将牛皮割下来以后,再割成一条条重达一两斤的块状,然后用绳子串起来,不添加任何防腐剂或盐等调料,直接将生牛皮吊挂在火炉堂上,或钉在木谷仓外风干。




在一般人的眼中,牛皮的皮质,细腻硬韧,牢固耐用,一直被用于制作工艺品,比如制作皮鞋、皮包、皮带等皮具。但是,聪慧又富于创造的连南瑶族人,经过千百年漫长岁月的不断改进,却将常人眼中只能制作工艺品的牛皮,秘制成一道特色美食“牛皮酥”,松、软、糯、香、爽口,五味兼具。


但我实在很难想象,熏干或风干的牛皮,如此质地坚硬,到底是如何弄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牛皮酥?




“这说来话长,要制作这道牛皮酥,需要花一整个下午的时间。”瑶民告诉我说,制作工序很繁琐,从烧、捶、清洗、焖炒,每一步都非常讲究。秸秆起火,木头烧红,将风干的牛皮,放进火灰中烧烤,在强热中,牛皮被烤得噼啪有声,爆成蜂窝。烧烤时,火小了烧不透,火大了容易烧成碳,只有烧的火候要恰到好处,牛皮才能不韧不硬,香酥可口。


一个女子拥有了美人胚子,就具备了成为美女的潜质。烧得恰到好处的牛皮,亦是具备了成为一道美食的潜质,接下来就是对牛皮,进行锦上添花的制作了。将烧透后的牛皮,迅速取出,放在硬木墩上,用硬木锤反复捶打,并撕碎成一小块一小块,接着把小块牛皮洗净灰尘污垢,再配上炒黄豆和香料,缓缓地焖煮。 




用火烧过,用锤子捶松,清洗干净,再炒香焖过,经过一整个下午的辛勤劳作,一道形如松糕、色泽金黄、清香四溢、令人垂涎的牛皮酥,终于可以隆重登场了。


成就牛皮酥这道美食,要花费一整个下午的光阴。试问,有多少人愿意用这么长的时间,去侍弄一道传统美味呢?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但是,任时光如何流逝,连南一些排瑶人,却一直固守着这种传统美味和传统技艺,他们是非常懂得珍惜传统珍惜美好的人。也正是他们的懂得与珍惜,我们至今还可以吃到这种制作繁复、可口美味的牛皮酥。


如果你到了连南,请一定要去尝尝牛皮酥,这不仅是满足自己追寻美食的心理,满足自己饕餮美味的口感;是对远古技艺的一种感官与回味,更是对远古光阴的一种珍惜与美好享受。

栏目介绍

e家君推出一个新栏目:《作家眼中的美食》。山珍海味,街边小吃,只要自己喜欢,都是美味佳肴。寻美食,悟生活,两不辜负!

作家简介

潘小娴,作家,现已出版《魅,自山中》、《云山花事经眼录》春夏秋冬四部、《美人香里说宋词》、《最美的游戏》、《建筑家陈伯齐》、《会飞的蒲公英》等作品。



图 选自《魅,自山中》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 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