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微社区e家通 > 天河区 > 车陂街 > 正文

小蹄大作,手齿留香

| 【记者 潘小娴】【编辑 南山】 | 2020-05-12 00:10:38


每当吃完一只牛蹄,嘴巴周围都黏糊糊的,满嘴辣,有一种说不出的刺激!


我一直很眷恋这种吃牛蹄的刺激场景。




一旦有时间回家乡,我都喜欢和朋友们到三江河堤沿岸寻觅地道的连南美食。沿江两岸特色美食小店,风味虽然各有不同,但其中有一样与牛相关的风味招牌菜“焖牛蹄”,却几乎是每个小吃店都有的。


焖牛蹄,对食客绝对具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用猪蹄做的菜式数不胜数,比如有白云猪手、花生炆猪手、猪脚姜等,但用牛蹄做菜,却比较少见。一只只小牛蹄,连南人却可以“小蹄大作”,让人吃得手齿留香,回味无穷。




热气腾腾,红红的一锅牛蹄端上来,每只牛蹄,都挺大个的,用筷子夹着吃,总觉得碍手得很,还滑溜,嘴也咬不到,人都感觉像个受气的小媳妇似的。因此吃牛蹄,要豪气,要不顾斯文,最过瘾的吃法是双手抓着吃才够风味。你也根本不用担心被人说粗鲁,因为吃牛蹄的人,全都是用手抓起,豪迈地放入嘴里。很多店的菜牌上把这道菜名写成“香辣牛蹄”,我始终觉得不如“手抓牛蹄”这个名字更切合这道菜式,一则形象生动,二则气势豪迈。


吃手抓牛蹄,得趁热吃,那种又辣又香又热的味儿,才更能对嘴巴形成一种味感撞击。两手抓起牛蹄,一口咬下去,牛皮软滑,牛筋十分有嚼头,嚼劲和辣劲十足,很有一种味觉的冲撞感,辣得我汗都似乎要飙出来了。又由于牛蹄的胶质丰富,每当吃完一只牛蹄,嘴巴周围都黏糊糊的,满嘴留香辣,黏糊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刺激,真是越吃越想吃。




令人越吃越想吃的手抓牛蹄,制作过程比较繁琐,很讲究火候与用料,极其费时。广东有句歇后语:“牛皮灯笼——点极都唔明”。这意思是代指一些人过于愚笨,怎么说都不明白,而其原意就是指牛皮厚,做的灯笼,不太透光。因此,要想将厚厚的牛皮做得入口软滑,并熬出其中那层黏糊糊的胶质,得花不少精力和时间。


据档主介绍说,先得用骨头熬出来的高汤慢火浸牛蹄3个小时,然后再用一些山区香料秘制的酱料慢慢炆至入味,接着加上辣料“扣汁”完成。为了保证制作的品质,所以,手抓牛蹄这道菜往往供不应求。




知道么?吃得手齿留香的牛蹄,竟然是连南瑶家人率先制作出来的美食,据说,瑶族人还把牛蹄当作了招待贵客的佳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牛任劳任怨地劳作,居住山上的瑶山人,自古以来与牛更有着难分难舍的关系。连南瑶山有句歌谣是这么唱的:“山上的牛哟,你美丽大方!在盘古山地上,辛勤地耕耘着……”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之时,瑶族人在山上刀耕火种,生活艰苦,于是玉帝派牛王下凡,从此瑶家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此后,牛成为瑶人的神物。但如果有牛生病不能耕作,生活贫困又节俭的瑶人舍不得放弃,对牛的崇拜之情,往往会让他们想尽办法把牛用作菜肴,久而久之,就衍生出许多瑶家人特色的牛菜了。牛蹄,便是其中极富盛名的一道牛菜。




曾经看过央视一个纪录片,这是我至今看到最美的吃牛蹄的画面:四周稻田围绕的屋前,几个瑶族男子,守在一个大锅边,柴火红红地烧着,锅中的牛蹄,汩汩地冒着热泡。瑶族男子,手中抓起牛蹄,嚼一口韧性牛蹄,喝一口瑶家米酒,一边吃一边笑,笑容暖暖的,眉眼间都洋溢着满足和幸福。


这个吃牛蹄的画面,很有一种穿梭感,仿佛让人穿梭到了古远的刀耕火种的原始年代。我眼前晃出了这么一句——山中日月长,牛蹄无限美!


至今,我都还在无比痴迷这个吃牛蹄的原始画面。


栏目介绍

e家君推出一个新栏目:《作家眼中的美食》。山珍海味,街边小吃,只要自己喜欢,都是美味佳肴。寻美食,悟生活,两不辜负!


作家简介

潘小娴,作家,现已出版《魅,自山中》、《云山花事经眼录》春夏秋冬四部、《美人香里说宋词》、《最美的游戏》、《建筑家陈伯齐》、《会飞的蒲公英》等作品。


图选自《魅,自山中》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 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