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微社区e家通 > 天河区 > 车陂街 > 正文

南山有我一亩田,种菜种麦种春风

| 【记者 潘小娴】 【编辑 橙子鱼】 图片由出版社提供 | 2020-07-14 22:43:56


南山有我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菜,种麦,种春风!


一花一菜,一瓜一豆,一木一叶,一茶一饭,一朝一暮,一季一光阴。


无论是用时间等候泥土肥沃,还是用自己种植的食材煮羹汤,都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这样生活本来的样子,心中真的很向往。


在城市,在重庆南山下,李开云以“一亩田+四季蔬禾+六年晨昏”,还原了这种让人心心向往的生活本真模样。


“在重庆南山下如愿以偿拥有了一块田。田不算大,但可以种菜也可以种麦。虽然因为疏于打理,田里长满了野草,泥巴也常常沾满裤脚。但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可爱、闲适的田园生活,我喜欢就够了。”在从前慢书系《南山有我一亩田》(李开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开云与一亩田,晨昏相伴,开启了可爱闲适的原生态日子。




锄地,浇水,落种子,种蔬菜,心中那个温暖的乡野梦,从此落进俗世人间的一蔬一禾,生活的枝枝叶叶,在一悟一透中,欢愉而至。


一个平淡的萝卜,涌入眼前,便是那些有关“风萝卜”的时光。“把萝卜切成片,摊晒在干净的大青石上,晚上就让露水滋润着它,连续晒几天后,就变成了‘风萝卜’。奶奶喜欢将那些萝卜条用篾条串起来,挂在屋檐下。风至,一串一串的萝卜条便随风起舞,煞是好看。晾晒一两个月后,奶奶才将这些已风干的萝卜条收起来。炖排骨的时候,取出一把‘风萝卜’,可以发成满满的一锅。”一眼看到这段文字,满屏“风萝卜”味道,亲人,亲情,轻光阴,暖暖地,袭入心怀。




南山脚下,生活简单,但朴素日常,却氤氲着动人滋味,满眼都是人情暖意。


菜地里的花椒成熟时,每人都可以随意在树上捋一把带回家去做调味品;一根黄瓜,可体会到人与人以及人与食物不可分割的温暖;喜欢助人为乐的老菜农李爷爷,会将别人放在他那里的农具擦洗得干干净净,如果有损坏,他也会免费修理;冬天菜地的沟渠水源断流了,大家借渠架木一起来熏腊肉;浇菜的水塘被垃圾堵塞,有人主动清理并挂上爱护环境的爱心牌……人与人,人与田园,和谐相处,荡漾出一种独有的静美与温婉。




在城市边缘的乡野之间,李开云以点瓜种豆、锄草翻地,与菜农们一起享受劳作的快乐。他的“一亩田”生活方式,为都市中每一颗向往山水田园的心提供了一种可能,也为眷恋远离故乡的心灵,提供了一种走进故乡的方式和通道。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田园生活,不一定只存在于农村。


只要你想,在城市,也可回归田园。因为,南山,其实就存在你的生活中。


赏读


意外!开启一趟“穷途末路”之旅


58岁生日这天,艾瑞丝失踪了!这完全不在特里的计划内,她为艾瑞丝准备了蛋糕,给艾瑞丝的朋友打了电话,从养老院接上了痴呆的父亲,兴冲冲来到艾瑞丝的家,打算为她庆生。可是,房间里一切都静止了,衣柜、浴室空空如也。一张轮渡预约表躺在电脑里,两只白色信封上面是艾瑞丝又大又浮夸的字迹:“我最最亲爱的特里,你要知道的第一件事,是你什么也做不了。我已经下定决心。”




意外之外,特里带着父亲,追上艾瑞丝,驶向未知的旅程……《意外旅行团》([爱尔兰] 席亚拉·格拉蒂/著,未读·文艺家/天津人民出版社),描写一个循规蹈矩的家庭主妇,一个生命倒计时的硬化症患者,加上一个老年痴呆的老头儿,意外地开启了一趟“穷途末路”之旅。他们突破人生瓶颈,看到了更辽阔的人生。


追问!为什么我们会有痛苦?


为什么我们会有痛苦?在《关于痛苦的七堂哲学课》([美]斯科特·塞缪尔森/著,未读·思想家/北京燕山出版社),作者跟随约翰·穆勒、尼采、汉娜·阿伦特、孔子和蓝调艺术的脚步及思想,追问痛苦的意义。当尼采看到一位受挫的车夫鞭打着一匹不愿动的马时,尼采内心的某种东西断裂了。当汉娜·阿伦特看到犹太集中营的资料时,她痛苦地质问,为什么这些事会发生?拉奥孔的雕像在静默中痛苦的哀号,仿佛在替我们所有人无声的质问……




人类用几千年的时间,用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质问着、体验着、拥抱着、逃避着痛苦,于是我们自痛苦中诞生了艺术、音乐与哲学。而最终,痛苦的意义由你自己赋予。


如果无聊不可避免,我们该如何面对?


网络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在拽着你沉迷,或因为痛苦,或因为贪求刺激,但本质上可能是因为你害怕无聊。叔本华、海德格尔、克尔凯郭尔也不曾预见,人类的无聊可以被网络放大到如此地步。在这个后现代、后资本主义的时代,我们生产自己、消费自己,掏空自己,再填进一个破碎的自己。




《解剖无聊:如果无聊不可避免,我们该如何面对?》([加]马克·金维尔/著,未读·思想家/天津人民出版社),从哲学角度深度剖析信息时代的“无聊危机”,让我们重新认识无聊的意义。我们不应被消费主义裹挟的资本社会彻底掏空,让自己变成欲望和资讯的承载器,变成一个没有思想的躯壳。我们需要哲学、需要沉思、需要放下手机,活在当下、此刻、现在。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 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