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微社区e家通 > 天河区 > 车陂街 > 正文

车陂街巷志丨启明大街,三板石街的状元记忆

| 【图文记者 潘小娴】 【编辑 橙子鱼】 | 2021-09-08 23:14:56


过沙美桥,进启明门楼,便到了车陂启明大街。




一踏进启明大街,就给我很不一样的感觉,那种感觉来自脚上——踩着的竟然是麻石街!


麻石街,在广州是一种古老的存在,也是老广州人的一种集体回忆。旧时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是用麻石铺成,因为广州在民国前,河涌从居民区流过,内街遍布排水渠,在渠面上铺花岗石板才方便行走。所以很多老广州人一说起老街,满满的都有一种麻石街的情怀。




随着城市发展,广州的麻石街已经越来越少。我也曾经溜达过车陂不少大街小巷,见到的基本上已是水泥路、沥青路,或者铺上彩色方块砖路,这些路无一不透露着一种现代气息。而此时此刻,走在启明大街,三块大麻石铺陈的大街,弯弯绕绕而去,悠悠的古韵氤氲而来,觉得自己仿佛也正一步一步地穿越进了某些属于车陂独特的一段历史中去。




启明大街,很长,从1号到93号,街巷纵横交错,房子星罗棋布。因为大街地上由三块大麻石铺就,因而车陂人一说起启明大街,都习惯称之为“三板石街”。


街头结尾,弯弯绕绕,沿着三板石街走呀走,待走到88号梁氏宗祠,却是一片豁然开朗。




梁氏宗祠与沙美公园两两相对,两者中间是一片开阔地,仿如一个街道小广场,地上全部都是用麻石铺就。也正是在这里,有关状元的传奇,有关三板石街的传奇,一直飘荡着一种迷醉的人文气息。




状元是谁呢?——梁耀枢!一个广东末代状元!


梁耀枢考中状元,在车陂民间,有这么一段传说:梁耀枢参加的科举考试是清朝的最后一届,当监察考试的官员将试卷交给慈禧时,慈禧怀疑这些官员作假,就将那叠试卷一反,指着最后一张说,这个就是状元。而这张,就是梁耀枢的试卷。


传说,或许不一定真,但梁耀枢高中状元,却是真的,现在沙美梁氏宗祠的中堂,挂着两块牌匾,其中一块就是清末梁耀枢状元及第的牌匾。




状元与三板石街,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关于三板石街,也在车陂口口相传着这样一个传奇故事:清同治年间,当时高中状元的梁耀枢,专程坐船到车陂沙美,前往梁氏宗祠拜祭祖先。船在万里亭停泊靠岸,据车陂当地习俗,上岸后要给梁耀枢一封利是,以表达对他光宗耀祖的感谢之情。但为人清廉的梁耀枢,既不愿收下利是,也不想辜负乡亲的好意。他环顾四周,见巷道上或是积土成块,或是坑坑洼洼,行人来往十分不便。于是,梁耀枢灵机一动,提议将利是钱用于修缮道路,造福乡亲。于是,便有了这条用麻石铺就的三板石街。




车陂人口口相传的麻石街故事,在广州市档案馆编写的《人文广州丛书·兰台珍宝话天河》(2009年)一书中,也得到了印证。书中有篇《状元梁耀枢与麻石街》的文章,也简明扼要地记录了车陂麻石街建成的一些细枝末节:


“麻石街位于车陂启明大街。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20世纪90年代在街道两边加铺水泥。石街长200米,宽3米,路面用3行麻石(花岗石)接连铺成,两旁为民居。麻石街的兴建与状元梁耀枢有一段故事。清同治年间,梁耀枢高中状元,曾到车陂村沙美梁氏宗祠参拜。车陂梁氏族人非常高兴,献上银两以示感谢,但梁耀枢再三推辞,不肯接纳。为报答状元的恩典,车陂梁氏族人用这笔银两,修建了这条麻石街。”


一条三板石街,一个广东末代状元,构建了车陂启明大街一百多年的历史。如今,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车陂村三板石街,已于2012年被列为天河区登记文物保护单位。




虽然,《状元梁耀枢与麻石街》说“石街长200米”,但其实,启明大街很长,并不止这200米,或许对车陂人来说,因为状元从此有了三板石街,而三板石街又延续着状元的荣耀,延伸扩建到了整条启明大街,乃至于车陂人一说起启明大街,就等同于三板石街。


三板石街,越来越深入车陂的历史,经久不息地飘荡着一种令人迷醉的人文气息,还有独特的民俗风尚。其中,颇为独特的,就属“摆中元”了。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前后,车陂梁氏族人都会在梁氏宗祠举办有着500多年历史的“摆中元”活动。


梁氏宗祠位建于明朝中期,距今已有600年历史,是后人纪念由南雄迁到番禺龙溪(今车陂)落户的始祖梁雪松兴建的。祠堂经历三次重修,第一次在清乾隆年间重建。第二次在光绪年间重修。1949年后无偿提供给国家作粮食仓库。1958年曾为公社造纸厂。20世纪60年代后为生产队办公地方。第三次重修于2001年,重修后,为该族老人活动中心。如今,又成为车陂举办“摆中元”民俗之地。




车陂“摆中元”,表达的是对祭拜祖先、纪念先辈之情,又融合了“乞巧”民俗,并表达了祈福、感恩和对掌管着天气、收成和旱涝的地官进行供奉之意。车陂沙美梁氏宗祠“摆中元”民俗,目前被誉为是“广东省内唯一保留这种习俗的村落”。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开始,除了能看到沙美梁氏姑嫂们穿着古典服饰、虔诚地拜祭的仪式,同时还会举行一连几天的系列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黑白分明的米粒花瓜子花、车陂百年龙舟景、树上的爆仔石榴、涌边的中元河灯、通透的纸通公仔……手工作品,精致美艳,让人眼花缭乱,沉醉不已。




离梁氏宗祠不远,还有两座祠堂。


一座是翠台梁公司,就在梁氏宗祠旁。梁翠台是始祖梁雪松的第四代孙,祠堂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祠堂门前挂着一副对联“翠玉蓝田原赵壁,台楼世读圣贤书”,书香气息颇为浓郁。2019年该祠堂被列为“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




另一座是伯和梁公祠,从梁氏宗祠往启明大街门楼方向走上十几二十米,便是启明大街36号伯和梁公祠所在地。梁伯和是始祖梁雪松的第五代孙。祠堂挂着一副对联“福旺财旺运气王,家兴人兴事业兴”。对联俗气,却透着一股世俗的美好。




从伯和梁公祠再往前走上,很快就到了启明大街30号。房子很古旧,门是趟栊门,屋檐下还有精致的木雕,透着岁月的典雅。趟栊门是广州一种古老的“防盗门”,形似一个大的木框,中间横架着十几根圆木,能左右开启,既通风又保证了基本的安全。


在车陂已经很难得一见趟栊门。据说,这是车陂现今保存得比较好的唯一一道趟栊门。




如今居住在30号的是郝衍文。《车陂村志》“人物”目录收录有他的事迹: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一条腿致残,只能撑着拐杖走路,但他身残志坚,选择学医,获得中医学院大专文凭,取得执业资格,为村民治病,曾获得广州市“自强”奖,并曾被选为广州市残疾人代表大会代表。


30号的门口,还挂着“身残心善的好郎中郝衍文”牌匾。也很巧,郝衍文正在家中。我进去和他闲聊,他告诉我,从前这房子还曾是伯和梁公祠的私塾老师们的宿舍。一座小房子,尽显岁月芳华。




从88号到30号,不过三四百米,却蕴含着不少文化元素:麻石街、祠堂、摆中元、趟栊门。启明大街的一砖一瓦,就这么生动地收藏着车陂的岁月痕迹与传奇故事。


走进车陂启明大街,走过车陂村三板石街,脚上踩着的,眼睛看到的,不仅是传奇,不仅是故事,更有浓浓的历史,见证着大街不可磨损的风光。






栏目介绍

e家君推出一个新栏目:《车陂街巷志》。文化就像胶片中的光影,哪一小片光影都有存在之美,让我们一起来发现街巷里有可能被忽略的车陂之美。







作家简介

潘小娴,作家,已出版《美人香里说宋词》《云山花事经眼录》春夏秋冬四部、《魅,自山中》《最美的游戏》《建筑家陈伯齐》《会飞的蒲公英》等作品。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 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