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微社区e家通 > 天河区 > 员村街 > 正文

在绢麻厂工作32年,她退休后继续为社区发展出力

| 【记者 吴淑萍】 【编辑 甄曦】 图片来源于绢麻社区居委会 | 2021-12-02 00:31:02




人物简介

王健新,绢麻社区第六支部书记,严格按照要求落实工作,特别关心社区事务,获选“2021年员村党员标兵”。


很多人退休以后,正准备好好享受悠闲的晚年生活。然而,2004年退休时,当时50岁的王健新,却全心全意投入建立员村街绢麻社区第六党支部,积极参与社区党委的各项学习活动,并带领支部离退休党员积极参与相关社区活动,使离退休党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


这一做,就是17年。


王健新参与社区活动。


退休离岗不闲着,在社区发挥余热

针对支部的困难患病党员,她平时不定期上门探望,节假日陪同社区党委书记开展上门慰问活动,并经常送学上门,保障每一个党员的学习机会。


同时,她还不断学习相关的政策法规及办事流程,为社区有需求的党员和群众解答疑难。支部有1/3的党员超过80岁,每次关爱金发放,王健新都会马上打电话通知他们。“他们不一定能够及时了解这关爱金是否已经到账,我们通知到位,他们也可以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去银行领。”


王健新在解答疑惑。


傅先生及其妻子都是老党员,今年过年期间,傅先生的妻子去世,他本人搬进老人院,王健新拿着慰问金和慰问品前往探望。因疫情防控工作缘故,傅先生的儿子无法去老人院探望他,每次在路上碰见傅先生的儿子,王健新都会问候一声,传达关心。


“反正还没到老,还没到80岁,就一直在为这帮老同志服务。回忆当初举起右手宣誓的那一刻,不断激励和鞭策着我,我是一个党员。”王健新表示,她只是在员村街道办和绢麻社区居委会的领导下,踏实做好上级部署的相关工作。



积极参与卡点值守,在基层一线战“疫”

疫情期间,由于物业公司人手不足,而且11号大院为半开放的小区,每日的人口流动性大。为了保障小区居民的安全防护,连续70天,王健新不顾风雨,积极参与11号大院的卡点值守,协助社区做好小区人员管理工作,为往来居民测量体温,督促辖内居民使用“穗康”小程序进行健康申报,为社区的防疫工作保驾护航。


王健新在做志愿活动。


坚守岗位过程中,她遇过几次“突发情况”——有居民“体温过高”。“那时是冬天,有的居民开车回来,把暖气开得很大,导致体温较高,我赶紧让他们下车,到凉快的地方坐下缓缓(重新测量)。”她解释。


在一线站岗,难免令家人有些担心,但王健新简单一句带过,“总得有人干。”她形容医护人员是火线、前线,而他们是最基层的一线。


在今年5月末的核酸检测中,王健新一天站了十几个小时,试过被雨淋湿全身。除指引、维持秩序等志愿服务外,她还安抚前来做核酸检测居民的情绪。



关心老同事,暖暖“夕阳红”工友情

年轻时,王健新在绢麻厂奉献了32年。退休前,她的最后工作内容是管理退休同志。尽管离开岗位许久,但因为心中的那份工友情,一听到跟工友有关的事情,她心里总有点放不下,总是尽量能帮则帮。


去年底,有人告诉王健新,有位已经搬离11号大院的孤寡老人拉肚子,在医院打针,肚子不舒服了两天,脚都软了,却一直没人去看望她。了解情况后,她心挂念着,去医院看望。那位孤寡老人因拉肚子不能吃肉食,王健新就特地给她买了碗白粥。


还曾有一位孤寡退休老人在过年的时候住院,王健新先垫了1000元,预交了3天的护工费,并跟医院说明老人情况。“不到24小时,就是年初一了,这时很少有人来医院,我这是做好事,不怕什么晦气。”王健新回忆。


今年6月的一个下雨天,王健新接到一通电话,得知大院里的刘婆婆生病,她80多岁的丈夫行动不便,需要有人帮助送刘婆婆去住院,王健新放下电话就出门帮忙。


当时刘婆婆身体状态比较差,但因觉得在医院睡不着觉,不断想要回家。王健新劝道,在医院有医生帮忙照看,在家的丈夫年纪这么大了,应该先留在医院。傍晚回家吃饭后,由于心里放不下刘婆婆,王健新又到医院看望,像护工般帮助她上洗手间,扶她回病床休息,到外面给她买粥。看着刘婆婆津津有味地喝粥,她还拿纸巾帮她擦嘴。一直陪着刘婆婆晚上9点左右,刘婆婆的妹妹来“接班”后,她才离去。


大院里的孤寡老人喜欢跟王健新说些婆婆妈妈的事,“什么时候可以找你?”“哪个医院好?”王健新对此已经习惯了,“你不聆听他们,他们又能找谁,要将心比心。”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 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