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微社区e家通 > 天河区 > 珠吉街 > 正文

珠村又多一位“乞巧习俗”传承人|潘慧君:愿以微薄之力传承下去

| 【图文记者 吴淑萍】 【编辑 峥辉】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 2021-12-29 00:52:56




近日,天河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公布称,为有效保护和传承天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天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开展了天河区第九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推荐、申报和认定工作,最终有6人被认定为天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就包括来自珠吉街道珠村的潘慧君,代表七夕节(天河乞巧习俗)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

截至目前,

珠村已经有4个

“天河乞巧习俗”的代表性传承人,

包括市级的潘剑明,

区级的潘尧珊、钟丽波、潘慧君。


潘慧君在做乞巧作品,吸引小孩观看。


01

从小热爱乞巧习俗,

退休后全身心创作与创新


潘慧君今年69岁,是多年来“广州乞巧文化节”的熟面孔,也是珠村有名的“巧姐”。


自2005年首届“广州乞巧文化节”在天河珠村成功举办以来,至今已有16个年头,具有海内外影响力。2010年,以珠村乞巧为代表的天河乞巧习俗入选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潘慧君是在越秀长大的珠村人,自幼看着母亲、姨妈老一辈做七巧手工及珠村的摆七娘活动长大,每年跟着家人回珠村过乞巧节。耳濡目染中她对乞巧非常好奇,爱上了乞巧手工,在珠村当知青期间认真学习绣绒花、珠花等手艺。她仍记得,首次看到摆七娘用彩纸裁成的花衣花裙,就觉得非常美丽。


由于各种原因,乞巧风俗活动中止。直到1998年,消失了半个世纪的乞巧风俗活动恢复。几位乞巧婆婆在祠堂“摆七娘”,其中包括潘慧君的婶婶。她回忆道,当时重摆七娘仅用4张八仙桌,摆放有米花、菊花、公仔等,“以前的公仔估计是用泥巴捏成的,现在的公仔漂亮多了,而且八仙桌有20张。”


本来,退休后的潘慧君在一家钢琴厂做管理工作,听闻村中重新“摆七娘”,她心里痒痒的,想加入一起“玩”,就干脆二次退休,全身心投入至乞巧文化的传承中,钻研乞巧手工艺品。她笑道,“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潘慧君谨记着父亲的教诲,有一门手艺可以防身,也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南瓜仁、软榻的草帽、废弃的奶粉罐等“垃圾”,都能在她的手下重新变成丰富多彩的手工作品。“乞巧是任何东西都可以创作出新的作品,代表着心灵手巧。”她说。


随着时代的发展,乞巧也应与时俱进,乞巧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乞巧作品的材料和主题也在不断创新,融入了珠子、亮片、丝网等现代材料。因此,潘慧君每年都会结合时下发生的大事进行创作,曾做过羊城一景、神舟十号、抗疫逆行者及垃圾分类等造型。


今年潘慧君为“广州乞巧文化节”创作的作品。


02

巧姐、老师、传承者:

多重身份的链接


一年一度的乞巧文化节,是潘慧君最忙碌的时候。她参与主持、负责珠村各景点的历史讲解,负责乞巧博物馆每年的作品更新布置及讲解工作,传播乞巧工艺和文化。每年,她还参与天河花市的非遗文创展活动。


另外,受珠吉街道文化站(现改名为现役军人服务站)和天河文化馆的指派,她每周到广州轻工学校、珠村小学、盈彩美居小学、车陂西华幼儿园、东圃小学、天河老年大学、番禺大石中学等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的传承课,学生参赛作品获奖多次。


▲在大石中学上课。(受访者供图)

◀在珠村小学上课。(受访者供图)


“其实很多小学生都非常喜欢乞巧课程,一听要做什么类型的作品,马上说‘好好好’。当我宣布学期课程结束时,他们就会说‘老师我爱你,舍不得你’。”潘慧君也喜欢这些可爱的孩子。对于学生,她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他们自由发挥,最终学生的作品也好得超乎想象。


天河老年大学的学生在潘慧君的指导下创作。(受访者供图)


作为志愿者,她还带领服务队员去多个工疗站教残疾人做非遗手工,通过作品义卖为工疗站收集经费,并被评为市五星级志愿者。同时,她也参与培训为游客讲解乞巧文化的志愿者培训,指导他们如何向游客讲述每个作品的意义。


她经常外出旅游采风,学习其他地方的民俗手工艺,探索是否可以借鉴到乞巧工艺中,丰富乞巧作品中的内容。虽然忙碌,她并不觉得累,只感到充实。


潘慧君担心的是,没有年轻人去继承乞巧习俗,目前只能指望退休老人去做。然而,退休老人能掌握手工艺,却未必能了解乞巧背后深层次的内涵和文化意义。“他们知道有乞巧节,但不清楚其所包含的内容。有时我会开玩笑地跟他们说,推荐子女来学习乞巧手工。”


潘慧君和其他的乞巧婆婆为广州乞巧文化节做准备。


潘慧君希望能通过自己微薄之力,将珠村的乞巧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 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